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化改革
【字体: 】 阅读次数:126
建强科协组织 汇聚“四长”力量 持续推动4+1工作提质增效
2024-09-10

近期,全省科协系统“四长”工作培训班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举办。与会人员实地调研参观了赣榆中等专业学校科协、东海所连云港创新中心科协两家“四长驿站”,观摩了两家“四长”依托驿站创新开展“四亮四联”等工作情况。连云港市科协及赣榆区科协分别在会上做典型交流,经验做法被省科协称为全省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3.0版本。

一、延长手臂,织密科协组织网络

注重顶层设计,采取阶梯式推进,不断扩大基层科协组织覆盖面。

第一阶段:突出扩面,推动应建尽建、应纳尽纳。以纳入全省科协系统首批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大县级以下科协组织建设力度。市委办专门印发实施方案,成立以各县区委、市编委办、科技、教育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6个县区均结合实际以两办名义印发相应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市科协发挥“1”的指导作用,按照“一县一特色”、“一乡一模式”、“一村一做法”思路,选择一县一区作为先期试点,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年底,科协组织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四长”做到了应纳尽纳,全市新吸纳“四长”5252人。

第二阶段:突出提质,推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基层科协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出台《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科技科普平台服务基层组织力提升实施方案》,整合科普项目、人才和阵地资源,广泛开展以科技惠民、科学普及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志愿服务,推动“队伍沉到基层、资源用到基层、平台建到基层、活动办到基层”。市县乡三个层面分别成立科技志愿服务大队(支队、分队),每年组织开展科技专家乡村行(企业行)、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大篷车“六进”等活动100场以上。将科普宣传栏、科普中国e站、科普活动室、科普讲堂等,有机融入“两个中心”,培育嵌入“两个中心”示范阵地30个,捐建社区科普馆2家。

第三个阶段:突出增效,推动典型示范、作用发挥。创新开展“四长带四师”工作,建立信息库并定期更新,通过“四长”带动,新吸纳“四师”3000多人。“四长四师”积极参与乡村健康助力、新星点亮、科学传播、会企协作等工程,在服务健康乡村、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推动科技兴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过“校长带教师”,东海县科协兼职副主席、和平路小学校长周振程积极参与市科协“百千万助双减”行动,构建了“慧玩科学”“创玩科学”“趣玩科学”课程体系,开发了“人工智能”“STEM教育”“校园创客”等特色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辐射带动一大批科技教师及周边学校致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站长带农技师”,灌云县杨集镇科协常委、恒泰豆虫养殖场主刘恒亮成立豆丹养殖协会,吸纳周边群众为会员,组织开展技术指导、产品推广等服务,会员人均亩增收8000元,成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第四个阶段:突出强基,推动整体联动、横向发力。深入开展“四长科技服务工作室”培树工作,按照“六有”(有阵地、有人员、有制度、有职责、有计划、有活动)标准,精心打造“四长”活动阵地,选树赣榆区石桥镇省级“四长”科技服务工作室试点1家,培育市级科技服务工作室6家并给予奖补。不断扩大“长”的覆盖面,注重科普阵地资源挖掘,吸纳科技(科普)馆“馆长”、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负责人加入科协组织,“四长”扩大为“五长”、“N长”,累计吸纳馆长66人。按照地域相近、专业相似的原则,推动成立“四长联盟”,依托“四长工作室”、“四长”驿站、科普场馆(基地)、嵌入式阵地等,联动开展科技科普志愿活动,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用。

二、搭建平台,实现你情我愿的双向奔赴

将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与建家工作有机结合,为“四长”搭建履职、展示、表彰、交流等平台,增强基层“四长”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你进来,有归属感”、“我进来,有成就感”。

搭建履职平台。统筹卫计、教育、农委、科技等部门资源,成立科技服务团,分门别类组建卫生、教育、农业、企业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服务,通过对上承接资源、对下开展服务,带动医疗、教育、农业等各领域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指导“四长”将优势资源融入“两个中心”,通过“订单式服务”与“需求式邀请”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四长”进中心参与各类科技志愿服务,激发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市科协每年评出优秀案例和项目并给予奖补。

搭建展示平台。加大对“四长”的宣传,拍摄“四长”宣传片,向上推出“四长”典型100余人,20余人先进事迹被中国科协、省科协媒体刊发,东海县和平路小学校长周振程被评为全国优秀“四长”,全省唯一。各级科协在优秀人才举荐、项目申报等方面也均向基层“四长”倾斜。同时,给“四长”更多的参政议政机会。市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吸纳“四长”共55名,占15.5%。各县区科协在换届时均增加了“四长”代表比例。如赣榆区科协与会代表133名,其中“四长”85名,占63.9%。

搭建交流平台。创新开展“四联四建”活动,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展“精神之家、服务之家、活动之家、组织之家”共建,让基层科技工作者切实感受“家”的温暖。如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等成立市级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常态化举办科学家精神宣讲、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从精神、文化、情感上凝聚科技工作者;隆重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举办颁奖典礼,开展“我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活动,走访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技工作者归属感获得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技沙龙、科技研讨等活动,搭建科技创新教育、科学普及和科技成果展览展示平台。

搭建建家平台。推动“科技工作者之家”由传统的“无形之家”向有实体阵地的“有形之家”转变,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实体阵地,被纳入当年市政府5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都有为、王玉忠、陈洪渊、曹进德等院士先后到科技工作者之家参观。依托阵地开展培训、洽谈等活动19场次。同时,加大基层科协建家力度,推动园区、高校、企业、行业领域成立科协组织。2021年以来,新成立国家级园区科协1家、企业科协30家、市级学会2家、高校科协2家,高校科协实现全覆盖。

三、建章立制,持续推动4+1工作久久为功

强化机制体制建设,建立了质效评估、奖励激励、培训交流等工作机制,以硬举措抓落实,激发基层科协活力,充分调动“四长”工作积极性。

建立质效评估机制。建立县区科协4+1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列出任务清单,量化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对各级科协4+1工作的组织领导、目标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估。建立“4+1”工作督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年初布置、年中督查、随机抽查和年底考核等机制,不定期对工作开展、阵地培育等情况进行督查。

建立奖补激励机制。创新开展先进基层科协、先进个人、创新案例、融入“两个中心”嵌入式阵地、优秀项目、四长科技服务工作室等评选,累计投入资金近90万元,培育各类示范阵地、项目等73个。

建立培训交流机制。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由上及下的培训交流,提升“四长”业务能力。2022年以来,市科协先后组织3个批次150余名“四长”、基层科协负责人分别走进苏州大学、淮安恩来干部学院、连云港市委党校等举办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专题培训班。加强与省内外兄弟科协的交流互动,近两年来,先后受邀为安徽省、天津市、海南省、湖北省科协及泰州、南通等地交流“四长”工作,山东菏泽、安徽铜陵等市科协也先后来连学习。

作者:连云港市科协办公室
责任编辑: 方慧玲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