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工业化相伴相生,每一次工业化的跃升都伴随着新技术与新标准的应用。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胡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在新型工业化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涵盖了各个领域,但在新型工业标准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领域,标准体系的制定相对滞后,维护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由于数字技术更新较快,原有部分标准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我省需要构建以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典型特征的标准化新生态。此外,新型工业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尚不够健全,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他表示。
对此,胡长明建议,应进一步加快完善新型工业化标准体系,跟进数字技术,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龙头企业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适应性;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和最佳实践形成标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标准化宣传和推广,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标准化意识,由龙头企业开展标准试验和试点示范,加快标准应用推广,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模式。”胡长明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江苏必须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深化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工作,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做强标准生态,有效提升工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