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江河湖海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黄丹表示,目前,江苏各城市分别打造了大量的相关文旅品牌,很多也堪称精品,但在科学统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不少地方的主题公园同质化建设较为明显(如滨江公园、运河沿岸风光带、风情小镇等等);我省各地历史、文化、科学底蕴挖掘情况有差异,缺乏对风景、历史、人文、科学的系统性发掘和联系”黄丹表示,如即使在大运河文化和文旅建设非常领先的扬州,江都水利枢纽附近,对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江都邵伯人徐芝纶院士的故居维护,以及徐芝纶先生科学家精神的挖掘仍有欠缺(徐芝纶院士是与钱学森先生同乘一艘船赴美留学、又同宿舍的同学,我国著名水利工程和力学教育专家)。
对此,黄丹建议,要充分发挥我省得天独厚的江河湖海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与科普、人文教育相融合,鼓励旅游业与科学家精神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如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生态农业、体育休闲、人文精神教育等,进一步拓展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和产业链条,丰富各地文旅的科学、历史、人文内涵。
他说,应加强省内各地市在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建设上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塑。鼓励各地市在水韵江苏总体框架下,打造各具特色的子品牌,形成互补优势。同时,加强与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文旅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提升水韵江苏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政策层面,建议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如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韵江苏文旅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水域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法规制定和执行,确保文旅品牌建设的规范有序。”黄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