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0月18日下午,作为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乡村振兴专题论坛在溧阳举办。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科协、涉农学会协会、农业企业的100多人共聚一堂,开展三农领域高端对话和交流合作,探讨乡村振兴领域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探索新时代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以“品质乡村 美‘溧’绽放”为主题,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主办,溧阳市人民政府、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协农村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承办,溧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溧阳市科技局、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数字农业专委会协办。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江苏省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岳智顺,溧阳市政府副市长张涛出席活动;江苏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李政主持论坛。
“农业 4.0 是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的种植管理,需要人才与科技协同发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盖钧镒以大豆为例,深入阐述了农业4.0的内涵、农业领域有待突破的研究方向,以及作物高科技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他指出我国种业发展要树立整体思维和系统认知,如全面考虑种业4.0的创新发展、生物技术要综合利用各类性状的自然变异和创新变异、生物技术要延伸到育种家可以应用,并提出了大豆种业科技发展的一些重要策略。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喜林从事不结球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41年,以“种源创新与乡村振兴——白菜优异种质创新及系列品种选育”为题,细致讲述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思路与实践探索。他认为,以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为核心,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展,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有望让不结球白菜研究成为世界公认的模式植物。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陈度围绕如何提升学会能力建设、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分享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聚焦农业大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聚焦农机短板弱项,协同政、产、学、研、管、推、用,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首席专家魏巧,作为新时代新农人的典范,讲述了自己如何从科技赋能打造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智慧农业全程解决方案,到规划实施新农人支持计划、推行规模化生态农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打造、建设农机装备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本次论坛上,还举行了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数字农业专委会(常州)授牌仪式。此外,为通过开展多方全面战略合作,推动省科协人才、项目、信息等独特创新资源向农业类龙头企业和农业职业院校倾斜和集聚,推动农业领域关键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助力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江苏省科协农村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数字农业专委会、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州东风无级变速器有限公司、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