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2023江苏科技论坛 >> 综合报道
【字体: 】 阅读次数:931
产业技术革新赋能人工智能发展
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创新论坛举办
2023-10-19

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共话产业技术革新,赋能人工智能发展,10月18日下午,由江苏省科协指导,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阳市科协、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创新论坛在溧阳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孙富春等6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 

图片09.jpg

论坛现场

溧阳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这里山美水美、生态宜人,美丽的环境离当然不开水环境的治理。论坛中,侯立安院士以“水工业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思考”为题,阐述了水资源改善及水环境治理的创新应用。他表示,水工业是城市的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属性。

图片08.jpg

侯立安院士作主题报告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运用在智慧水务建设、供水系统运行状态诊断、净水厂诊断和智能化控制、水资源污染识别与风险响应等多个领域,已经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侯立安建议,未来业界还可以从推进水安全机器人研发、建设水处理技术场景、建设新型水务“智慧水厂”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优质水源的开发治理,助力“一方好水养一方人”。

如今,高认知、快反应的AI大模型引人关注,随之而来的“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新亮点。孙富春以“具身大模型与产业创新”为题,介绍了AI大模型的训练路径和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他表示,具身智能是指与环境具有交互感知能力的智能体,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机械臂、无人机等。“AI大模型运用于具身智能是重要趋势,对于模型训练和知识库输入,要精准测试,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提升机器人的快反应能力和高感知能力。”

苏州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在“机器人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在农业、医疗、工业、服务业中的应用,他通过大量图片和动态影像,展示了机器人促进各行各业的效率提升和超前运用。“机器人未来的研发和应用方向应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放在首位,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让更多高新技术产品走向生产一线。”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吴小俊表示,当下,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同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工业或将成为大模型重点应用垂直领域。“在可见的未来里,生成式AI将赋予工业智能化制造更大发展潜力、更强劲增长动能、更广阔应用场景。”他希望,此次论坛能够促成工业界与学术界、政府与企业间密切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有机融合,促进长三角地区工业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溧阳市副市长方学军表示,近年来溧阳智能制造的实力愈发强劲、智造活力日益浓厚、智慧动能持续迸发,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推动工业人工智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的变革,让更多创新创业的萌芽在溧阳热土中开花结果。赵梦祺/文 吴宇/图



作者:学会学术部
责任编辑: 省科协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