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 >> 专题访谈
【字体: 】 阅读次数:3808
桃乡甜蜜事业的守望者(主)记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秘书长赵逸人(副)
2015-06-10

本报记者 马洋

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没有人不知道赵逸人。走进桃树园,那个戴着草帽来回忙碌,还要常常给前来取经的桃农作指导的身影,就是她。赵逸人有很多身份,她是果树高级农艺师,是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秘书长,曾荣获江苏省科协系统和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而在阳山镇广大桃农的眼中,她是扎根桃乡、致富乡里的赵老师,她带出了近万名渴望科学致富的农民学生,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桃乡的甜蜜事业。

 


多措并举 做栽培技术的推广者

1982年,作为一名林果技术人员,赵逸人分配到阳山农场工作。她的工作除了绿化和森林保护,还包括桃树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当时,阳山果树面积近千亩,但是果农普遍缺乏果树栽培技术,就连阳山水蜜桃科研站和病虫测报站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看到这种情况,赵逸人和林管区的领导商量,决定开办林果技术夜校。参加培训的人员有生产队队长、林果技术人员、科研站与测报站工作人员等,还有一部分自愿加入的果农。从此以后,赵逸人被阳山的果农亲切地称为赵老师。


“当时,果农缺乏专业知识,对桃树基本处于“放养”状态,从没有技术员在阳山修剪过一棵桃树。”赵逸人回忆,除了开办夜校,白天她还组织各种现场教学示范,推广自然开心形修剪技术和合理留枝修剪技术,并针对桃树新发展区缺乏修剪技术的状况,组织了一支修剪专业队开展统一服务。同时,为了迅速普及桃树种植知识,赵逸人带头编写了桃树栽培技术手册以及《农技简报》,定期向5个管理区下发桃树生产管理意见。


“我们把技术培训班和生产管理现场会开到了每一个管理区,让果农们学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桃树栽培技术。”赵逸人告诉记者,阳山镇抓住上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中,大力发展水蜜桃生产,种植面积从最初的不满700亩,增加到3000亩以上,奠定了今天“水蜜桃之乡”的规模。

通过一系列培训、推广举措,阳山镇的桃树管理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种桃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尝到甜头的果农们,开始自发地扩大种桃面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桃树面积已达4500亩。这其中,饱含了赵逸人的心血与汗水——单是由她编发的《农技简报》,每期发行数就能达到13000多份。

 

技术试点 做广大果农的贴心人

如今,桃树人工授粉技术已经在阳山得到普遍运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30年前该技术的推广过程却曲折而漫长。


赵逸人说,人工授粉技术并不复杂,推广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果农不理解。桃农们认为,桃园里都配植了授粉树,结不结果只能听天由命,桃树产量普遍不高,大家也没有办法。赵逸人去几个低产园调查了一下发现,问题出在了授粉品种上。

行走在桃园里,赵逸人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各个桃树品种。“你看,这个品种叫白花,那边那个叫阳山2号。当年桃树座果率低就是因为桃农们用阳山2号作白花的授粉品种,却不知道阳山2号根本没有花粉。”原来,有花粉的桃花花药通常是红色的,阳山2号的花药也是红色的,却没有花粉,导致桃农们都被“忽悠”了。“为了让桃农们相信我,我在桃树开花时,做了阳山2号自花授粉试验,用20个长纸袋套住20个枝条,让桃花自然授粉。30天以后,枝条上的幼果长到黄豆大时全部掉了,说明阳山2号并没有花粉,没法儿结桃子。”赵逸人说。


为了让桃农们相信人工授粉的可行性,赵逸人更是费了一番功夫。利用在园林职业中学兼职授课的机会,她组织专人采集花药,放进纸箱,用电灯热量烘干,再撒出花粉装进小瓶子里。她在科研站选了一块桃园做试验,又将花粉送给了一些感兴趣的果农。当年,采用人工授粉技术的桃树座果率提高了2.5倍,产量提高1.7倍。在后续的推广过程中,她连续多年一个村一个村地办培训班,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手把手为桃农做示范,有些外地桃农也慕名而来,请赵老师前去授课。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桃农们都尝到了人工授粉的甜头,赵逸人也收获了“最美农艺师”的赞誉。

 近年来,惠山区科协开通了“农科110”电话热线,把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的名单向社会公布。赵逸人满怀热情地参加了这项活动。“为了及时给果农提供帮助,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赵逸人说,果农遇到药害、肥害、水害或者是工业污染及特殊病虫害等紧急情况时,只要有可能,她都会奔赴现场调研,帮助果农找出灾害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帮果农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由于赵逸人技术精、服务态度好,就连张家港、武进等地的桃农都慕名前来请教。赵老师的帮助桃农们都记在心里,每逢佳节,她的手机满满的都是来自桃农的祝福短信。

 

与时俱进 做年轻一代的铺路人

 30年的时间,让阳山水蜜桃声名远播,走向世界,也让一直扎根基层的赵逸人青丝变成了白发。然而沉浸在水蜜桃这项甜蜜的事业中,她不知老之将至。“我很荣幸参与、见证了阳山水蜜桃的发展,感谢脚下这片沃土,让我的人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经赵逸人牵头下,按照“优质、稳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阳山水蜜桃目前已经拥有了“量身定做”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为大面积种植提供了依据。如今,阳山水蜜桃的栽培面积达32000亩,年产量5万吨左右,年产值近4亿元。很多果农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规模经营的年收入达到40余万元以上。

看到桃农们的笑脸,年逾六旬的赵逸人又在心中规划起新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要围绕果园机械化管理、省工节本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生态果园生产技术等开展研究,为阳山水蜜桃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

谈到近年来桃乡的新变化,赵逸人表示,桃农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但令人欣慰的是,一批青壮年正在不断加入种桃和销桃的队伍中。“很多大学生来阳山创业,他们头脑灵活,有的专门搞规模经营,有的主攻网络销售。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一套简单易懂的水蜜桃栽培技术,帮助他们短期内快速成长为技术过硬的种桃户。”为此,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还定期举办创业培训,召开座谈会倾听创业者的意见,为他们提供技术资料和证明文件。赵逸人说,阳山的未来在于这些年轻的接班人们,只有他们的事业顺风顺水,阳山的水蜜桃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江苏科技报

作者:
责任编辑: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