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 >> “八大”以来工作回眸
【字体: 】 阅读次数:4182
科协事业发展亮出“新名片”服务经济社会谱写新篇章
2015-06-09

(扬州市科协)“十二五”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科协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科协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竭诚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科协事业正向着更加广阔的领域不断迈进和跨越。

一、这五年,扬州市科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热点问题,以“两站两行” (即“院士专家扬州行”“海外专家扬州行”活动和企业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建设)为引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


“院士行”成效显著。自 2008 年率先在省内举办此项活动以来,先后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 60 家,其中省站 14 家,并评选出 2010~2014 年度示范站 10 家。出台工作站管理办法及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建成企业院士 (专家) 工作站服务中心及办公室,成立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欧阳平凯院士领衔主任委员。“十二五”期间,共邀请234 名两院院士专家来扬,与企业共签订 120 多项科技合作协议。经评估,2010~2014建成的工作站为我市柔性引进科技领军人才 280 名,培训技术人员 3 167 人次,申请专利 173 件、专利授权 84 件,实现年新增产值 6.9 亿元,年新增利税 1.2 亿元,出口创汇641 万美元。

“海智行”影响深远。建成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江苏(扬州)基地及省级广陵、宝应海智工作基地,制定了基地三年建设目标及实施方案,推进海外科技人才库、海外科技社团库、海外科技项目库等基础建设。举办国际人才峰会暨首届海外项目洽谈会、海外专家扬州行、海峡两岸(扬州)休闲农业研讨会等活动。据统计,2012~2014 年期间,共邀请 68 名海智专家来扬,签订 55 个科技合作与人才引进项目;海智基地共接待海外专家 186 人次,引进海外人才 70 名,组织技术项目引进洽谈活动52 次,洽谈项目 372 个,累计落地项目 53 个。其中扬州集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芬兰马特威有限公司合作的“用于绿色建筑的地热与太阳能智能化互补集成技术的研究及示范”项目被省科技厅立为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获得 100 万元的资助经费。

群众性科技服务大力实施。 “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等活动,每年组织 1 000 多人次农业科技专家下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 000 多期,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约 4.5万人次。建有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 25 家,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 32 家,2011~2014 年全市共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项 36 个。“金桥工程”累计立项 90 多个,“厂会协作”完成合作项目 80 个。在全市 300 多家企业开展中国科协专利信息推送试点工作,累计为近 200 家企业安装并签署保密协议注册使用,涌现了江苏荣能集团、江苏扬农化工集团等 20 多家深度应用企业,累计申报专利 13 件,新增产值约 2 亿元。建成省级科技服务站 11 个、首席专家(工程师)项目 7 个。宝应赛尔达尼龙有限公司与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共建“企会协作创新计划”项目,成功获批中国科协“企会协作”试点项目,成为我省省辖市第一家项目试点单位,获得了中国科协 15 万元补助资金。

二、这五年,扬州市科协服务科学素质提高的领域进一步拓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全面推进《纲要》实施,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普活动蓬勃开展、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的社会化大科普局面。

一座城一座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扬州交相辉映,彰显和演绎这座城市 2 500年灿烂的过去和绚丽的未来。根据我市世界名城建设特点,我们以“科普馆为核心、科普教育基地为依托、各类科普站点为基础”的思路,打造立体化科普基础设施网络。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扬州科技馆于 2013 年 8 月开工建设,将于2015 年 9 月城庆之际部分场馆投入使用。科技馆以“传承与创新”为理念,融入扬州元素, 设有科学启蒙、 地球家园、 安全教育等专题展厅, 系统讲述人类对交通、 机械、 能源、光学等方面的探索历程和未来前景,建成后将成为扬州建成 2 500 周年城庆广场的主体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将成为全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安全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以及扬州市旅游观光的城市名片。至“十二五”期末,宝应县和江都区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并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检查,高邮市、仪征市和广陵区建成省级示范县(市、区);全市建成科普科普示范乡镇(街道)31 个,其中省级 5 个;科普示范社区(村)77 个,其中省级 13 个;科普教育基地 23 个,其中国家级 3 个、省级 6 个; 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22 所;12 个社区建成科普体验馆,11 个社区获得了国家及省级“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表彰,8 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此外,中国科协总价值约70 万元的Ⅱ型科普大篷车也落户扬州。


一个体系一个网络。“十二五”期间,市政府分别于 2011、2012、2013 年对全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 充实, 成员单位扩大到32个部门。 我们认真履行 《纲要》牵头单位和办公室的职责,先后协调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5 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10 次,每年出台年度工作计划,并逐项分解各项目标任务。2012 年 10 月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成员单位牵头制订的《扬州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和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等 10 个专项任务实施方案全部出台,2013 年,扬州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扬州市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责任书》,一个由政府推动、上下联动、全面行动的工作体系向纵深发展。我市 72 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科协组织,并配备了专兼职干部;全市 80% 以上的行政村都配备有兼职科普员及相关设备设施,360 个社区(居民区)100% 建立了科协分会组织或科普大学(讲堂),85% 以上的开发区(园区)建立了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队伍达 3 000 余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普网络全面形成。2015 年 4 月,省《纲要》督查组来扬督查我市“十二五”《纲要》实施工作。对我市《纲要》实施工作中的重点、亮点、特点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大人群五大平台。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科技创新大赛、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七巧科技、金钥匙科技竞赛、机器人大赛、劳动技能培训、科普高端报告等各类活动,公众科学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在省内率先并连续四年成功举办扬州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市长奖评选活动,共 18 人获得市长奖;连续三年举办扬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今年 3 月份,我们承办了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15 年赛季中国赛区华东地区公开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扬州中学张笑棋获得 2014 年全国创新大赛金奖。据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特点,积极拓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构建了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在内的五大宣传平台,我们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开设了“科普大篷车” “科普之声” “科普之窗”等栏目,在市政府网站建立了专门的科普栏目,手机“科普之屏”每月定期向领导干部等五大人群发送科普短信,自2010 年创建以来发送科普短信超过 60 万条,科普微博也定期更新。

三、这五年,扬州市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平台上的建设进一步完善

五年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贴心的服务,积极构建温馨和谐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促进了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

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围绕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举办各类学术活动 700 余次,交流论文 5 000 多篇,参与科技工作者 2万多人。2011~2014 年,先后举办以“创新引领发展,青年创造未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等为主题的大型市级科技论坛和学术年会 4 次,各县(市、区)、市级学会召开分论坛和分会场活动 40 次,邀请周世宁、吴澄、尤政、都有为等院士专家作主题报告,学术成果直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联合举办 2014 上海(扬州)国际医学园发展论坛,会商集“医学制造产业、医疗服务、医学教育、金融支撑”于一体的扬州健康医学产业园区建设思路,为扬州健康产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此外科技咖啡馆、科技茶吧等活动,帮助我市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了解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大力举荐表彰科技英才。认真组织开展扬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和“讲创新、比贡献” 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周期为三年,每年评选一项),并以市政府名义予以表彰奖励。通过评选表彰,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十二五”期间,共表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9 名;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215 篇;“讲、比”先进集体 10 个,先进个人 20 名;先后推荐 1 人当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 人分获全国“讲、比”科技标兵和优秀组织者,12 人当选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此外,科协会员日、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等活动日趋完善,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大力建设科技思想库。从深化改革推动扬州经济转型升级、世界名城建设、跨江融合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规律研究等领域选题,开展软科学研究,“十二五”期间共立项近 200 项,编印出一批科技工作者建议,科协系统服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办好《科技工作者建议》,以一题一文、一事一报的形式,先后有 7项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批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发挥科协组织作为政协界别的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向各级人大、政协提交建议、提案 70 余件;运用设立在苏北医院、仪征科协等 4 个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及时反映基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状况、意见和建议。

四、这五年,扬州市科协自身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对科协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全市科协系统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优化工作环境、加强组织建设、提升能力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科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科技馆建设等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年都出席科协的重大活动,并将市科协每年的主要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多次进行调研和督查等活动。2010 年以来,市委、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 意见 > 重点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关于加强以党建带动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为新时期科协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证。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十二五”期间,扬州市年均科普经费达到 210 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 100 万元,市级人均科普经费也从 1.5 元增长到 2 元,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县(市、区)科协、学会和企业科协三支队伍建设,作为全市科协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我们每年修订县(市、区)科协、学会年度工作考核办法,按照“上下联动、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印发《关于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积极筹建开发区、扬大、技师学院等科协组织及学会服务中心、农技协、工程师协会等新型社团组织,并通过工作会议、考核评先、外出交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其健康发展。2013 年 9 月,市化工园区科协成立,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级学会 63 个,企业科协 96 家,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协组织网络逐步形成,为科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三下三联三交”、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在职业务培训、学习型党组织及文明单位创建和党员联系群众、走门串户等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及市委二十项实施意见精神, 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 公务接待、 能力作风等18项制度意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力度;认真分析当前工作形势,高起点谋划科协“十三五”工作,起草科普事业发展、学会发展及科技人才等三大规划,推动科协事业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开展信息员培训、年度“十佳优质稿件”评选等活动,《扬州科协》内刊改版成功,成效初显,多篇稿件被中国科协网、《科协论坛》、江苏公众科技网录用,较好地宣传了扬州科协工作;下属市科技(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经市编办审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将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实践证明,“十二五”以来的这五年,是科协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五年,是科协事业继往开来、 繁荣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 我们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综合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优秀区域责任部门等荣誉称号,并蝉联 2011~2012、2013~2014 年度扬州市文明单位。

作者:
责任编辑: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