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 >> 专题访谈
【字体: 】 阅读次数:3555
科技战线上的铿锵玫瑰——记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于素梅
2015-06-08

■本报记者 陶韬(2015-05-29)

在科技战线上,有这样一批人,她们在男性居多的工作领域中,凭借着聪慧敏锐、细腻坚韧的女性特质,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一抹靓丽色彩。

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于素梅就是其中一位。她在一线科技岗位上奋斗了近三十年,将青春与热血化作一抹柔情,在一排排冰冷坚硬的钢铁机械中间,绽放出别样的美丽。

A 造自己的碳纤维设备


走进位于连云港市的江苏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气派的厂房,整洁的科研楼,让人很难想象它曾经的简陋模样。但对于于素梅来说,第一次走进工厂的情景历历在目,回忆近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仿佛就在昨天。

1987年,刚刚毕业的于素梅被分配到连云港纺织机械厂技术科工作。自此,她就扎根于生产一线,一心钻研技术难题。2005年公司重组后,她离开纺织设备开发岗位,投身于碳纤维装备与技术研发工作。

“当时,碳纤维属于高性能纤维,在国外属于技术保密项目。外国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只愿意以高价将纤维产品卖给我们,而不肯出售设备与技术。”于素梅告诉记者,为了打破国外的碳纤维技术封锁,鹰游纺机抽调于素梅等技术骨干专门攻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难题。


“我们都没有见过碳纤维设备,只能通过书本、期刊资料和高校专家讲解,来了解原理,进行设备研发。”于素梅回忆,当时,科研室里最忙碌的除了技术骨干们,还有那台用于打印图纸的专业打印机。“我们用了2个月时间,画了近万张设计图纸。”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攻关,科研人员终于在腈纶纺丝设备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高性能碳纤维生产设备。

之后,于素梅与她的团队再次从零开始,慢慢摸索碳纤维聚合纺丝与碳化成套设备和技术,不断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聚合、纺丝、碳化全部工艺流程终于打通。最终,她的团队完成了年产500吨原丝生产线和年产100吨碳化生产线全部装备的研制工作,并于2007年5月首次连续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

B 创新队伍中的“领头羊”

采访中,每当提到自己的成就,于素梅总是强调,这些成就离不开她的团队。这个被于素梅屡次提起的团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在团队中,于素梅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记者随着于素梅来到她的工作室,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在电脑前绘制图纸,其余的座位都空荡荡的。

“其他人都去厂房里看设备了。”这间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正式名称是“于素梅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如工作室的名称一样,于素梅作为科研创新队伍中的“领头羊”,带领着一批生产技术骨干,开展了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


如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21名成员中,有5名省部级劳模,4名市劳模,拥有国家技术专利40多项,工作室2014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

对于每项成果、每个产品,于素梅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说,每个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她的压力反而更大了,生怕有什么细节考虑不周,影响设备的试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今,已经是研究所所长的于素梅依然长期扎根于生产一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研发的新产品,只有真正投入使用并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才是真正的成功。”

C 平凡又不平凡的人

嘈杂的生产车间里,戴着安全帽的于素梅穿梭其中,查看机器运行情况,与一线技术工人交流产品零部件加工等问题。这就是她的工作常态。

聊起各项研究成果,于素梅如数家珍;而面对各种荣誉,她却显得十分淡然。“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连云港最美科技工作者”……对于这些荣誉,她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全体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要做的,是继续迎接挑战,在离开岗位之前,开发出更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碳纤维成套设备,替代进口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我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公司和家之间两点一线来回。”于素梅说,自己没什么生活情趣,工作之余,不会养花养草、跳舞唱歌,只是做做家务、看看电视;中午赶不及回家,晚上总期盼回家和丈夫孩子一起吃个饭。“母亲于素梅”总觉得自己工作繁忙,亏欠了儿子。不过,新的工作任务来了,“所长于素梅”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她觉得,工作,就要好好工作,要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自己。所以,当企业面临困难时,周围的同事走了一拨又一拨,她却留下了,跟企业共度难关;当科研创新的担子压下来时,有人觉得太辛苦而选择放弃,她又留下了,默默迎接挑战……也许正是这种坚守,成就了她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

作者:
责任编辑: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