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有一个当作家的梦,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积累和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80年代初,我的第一篇科普短文《电话家族的新成员》在《工人日报》发表,很快收到了报社寄来的样报一张和稿酬8元,并附有一页“欢迎继续赐稿”的短笺。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了铅字,在亲友和同事中传阅,并换回了半个月的伙食费,甭提有多高兴了。我的科普创作生涯由此开始。30多年来,我发表在全国(含港、台地区)各级报刊发表了4000余篇文章,并从这些文章中选编出版了4本科普图书——《渺渺太空觅知音》《高科技改变生活》《现代战争与高技术兵器》和《宇宙深空的探索之旅》。
树有根,水有源,回望我的业余科普创作生涯,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各级科协组织的培养、扶持和帮助。
我于1986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常州,分配在市科委工作。那时,常州市科协办的一张《常州科技报》,帮助我熟悉了地方科技工作情况,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角色,适应了工作要求。进而我由该报的热心读者变为一名通讯员,有些文章还被《江苏科技报》转载。其中,经由《江苏科技报》编辑精心修改,我的一篇3万余字的编译稿《宇宙中的奇异故事》,以连载的形式刊出,为以后拙作《宇宙深空的探索之旅》一书的出版奠定了基础。
随着见诸报刊文字的增多,我逐渐萌生了将分散的文章结集出版的想法。然而由于出版行业面临的经济压力问题,出书一般都要求作者自费,谈何容易。这时,常州市科协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帮我承担了几部作品的出版费用,还发给我一定数量的稿酬和样书,充分体现了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和对智力劳动的尊重,更鼓舞了我从事科普创作的决心和信心。
科协关心、扶持、帮助科技工作者的故事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一一记述。值此省科协“九大”即将开幕之际,我衷心地祝愿各级科协能按照最近发布的《中国科协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 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职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原常州市科委专职委员 王瑞良
(来源:江苏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