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我带着一脸稚气来到了乡镇科协,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一名科普工作者,踏上我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回想当时,科协办公条件简陋,办公室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化设备,对科协还懵懵懂懂的我,开始学习、适应新的角色与岗位。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科协工作,参与了姜堰科协的多项基础建设工作,亲眼目睹了姜堰科协各级组织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硬件建设飞跃发展的过程。
如今姜堰科协的自身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日常运作日趋规范,市、镇、村三级科普网络,学(协)会、科普志愿者、科技讲师团等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不断得到完善,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还记得当年在科普示范市创建期间,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讲,缺少的是实践经验。但是我认为这是考验和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因为只有去深入基层,与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才能做到切切实实地为他们服务。作为当时科普示范市创建活动的主力,从基层调研、制订方案、起草文件、组织会议,到编印报刊、评比表彰、走街入市、科普宣传、撰写材料、制作幻灯片……在这样的“干事氛围”中,科协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姜堰“科普惠农兴村工程”呈星火燎原之势,“科普信息工程”让科普插上了翅膀,“科协论坛”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权威性的决策参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人才暖心工程”搭建了科技者沟心通气的良好平台。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路走来,一路感激,一路感动,20多年间,我学会了思考、探索、实践,也体会了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真谛,同时我的人生价值也在科协这个“大家庭”中得以体现。回首往事,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迷茫的痛楚,也有过失败的挫折,路上的荆棘与艰辛,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深深感到自己在不断提高,不但是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地融会贯通,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与科普工作者交朋友,开展科普工作的乐趣,科普工作已成为我所爱好的神圣职业,它抽象而又很具体。抽象的是,干这份工作没有看得到、摸得着的标尺;具体的是,它直接面对的是市民,为的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姜堰经济开发区科协 张晔
(来源:江苏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