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陈茂荣,男,毕业于盐城工学院。他创办了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首批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荣获第九届全国创业之星、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第四届创业之星、江苏省民间优秀发明人、盐城市劳动模范、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盐城市政协委员、盐城市人大代表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申报专利 113 项。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洪流中,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弄潮儿”——他以蓝天更蓝为梦想,以净化环境为己任,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凭着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打造出一个国内领先、国际驰名的现代化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在环保科技领域创造出一个个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全国第九届创业之星、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江苏省首批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陈茂荣。
“看到烟囱中冒出的浓浓黑烟,我就想如果能发明一种设备,把生产中的粉尘吸收掉就好了。”
1995 年从盐城工学院硅酸盐专业毕业后,陈茂荣被分配到盐城市水泥厂当一名技术员,因为工作勤奋,很快被提为车间副主任,专抓技术。工作之余,每当看到周围工厂烟囱中不停冒出的浓浓黑烟,他总要琢磨一阵子:只要烧煤,必定有烟,只要排烟,必定有碳粉释放到大气中,如果能发明一种设备把这些粉尘有效吸收掉,环境污染就会大大减轻,空气质量就会大为好转。
想到了,就立即去做。凭着丰富的硅酸盐专业知识和在水泥厂的工作经验,带着年轻人一股可贵的冲动和闯劲,陈茂荣决定成立一个环保企业,专门生产煤烟除尘设备。很快,“盐城市吉利达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陈茂荣的环保梦正式起步。
创业之难,非亲历者所能理解。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企业缺少资金,没有设备,没有厂房,没有专业人才,没有订单,基本是白手起家,一切都要自力更生、从零开始。当年,全国各地水泥厂、砖瓦厂特别多,大部分工厂生产需要燃烧烟煤,煤烟大量排放,粉尘四处弥漫,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潜在的发展空间增强了他的创业信心。不久,企业首个主打产品“旋风除尘器”研制成功。
为了打开市场,陈茂荣独自一人到全国各地奔波推销,连续在外跑了两个多月、50多个厂家,但是没有一家和他签合同。面对困境,陈茂荣没有轻易打退堂鼓。他边推销边思考,90 年代的工厂老板似乎对环保都不太感兴趣,对公司产品都不了解,他们自然不肯花钱,全国各地的砖瓦厂那么多,这样推销无异于大海捞针。他决定改变营销策略,专门制作了几千份精美的产品说明书并普发各大工厂,重点宣传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性和公司产品的优越性能。 两个月后, 终于收到一家砖瓦厂的回音, 经过生产、 安装和调试,产品很快交付使用。 又过了两个月, 手拿对方汇来的22万元现金支票, 陈茂荣激动不已。做成第一笔生意,陈茂荣等了足足半年时间。
“小打小闹只能维持现状,我们必须要做大做强。”这是陈茂荣多年打拼总结出的生意经。他深知,要使企业员工有活干,就要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要获得订单,就要有科学高效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模式。陈茂荣大胆尝试实践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市场部、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等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定期收集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制定实施营销人员奖罚激励制度,到市内外大中专院校招募各类优秀人才,当年的小作坊逐步走上稳定有序的发展轨道。
1998年, 陈茂荣利用有限资金, 租了2 000多平方米的废厂房作为生产基地。 2006年,公司拥有 50 亩工业用地、1 万多平方米厂房,年销售达 8 千万元。2010 年,企业销售突破 2 亿元,产品由单一的除尘设备发展到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大型环保装备,供货范围由水泥厂、砖瓦厂扩大到电力、钢铁、冶金、化工、粮食、烟草等多个行业,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 12 个国家。2013 年 4 月份,公司投资 5 亿元、年产量达 300台套的重钢除尘装备项目开工。1 月至 9 月份,企业实现销售 3.8 亿元,纳税 1 600 多万元,单笔最大合同额超过 7 千万元。
“傍上‘科技’大款,企业发展才能立于潮头。”
陈茂荣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寻求技术支持。有了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勇立潮头、独占鳌头;技术上逊人一筹,企业只能受制于人,生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他一方面与本地高等院校加强科研合作,另一方面频频向东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抛出“橄榄枝”。当听说清华大学旗下的紫光研究所拥有当时全国最顶尖的环保技术时,陈茂荣的脑子里产生了和高端机构“联姻”的念头。
一头是著名高等学府的一流科研机构,一头是苏北地区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这样的合作似乎是“门不当户不对”,好多人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可是,倔强的陈茂荣很想闯一闯、搏一搏。
一开始去拜访,陈茂荣总是吃“闭门羹”。经过多次努力,他终于见到了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而且这位教授对他的公司很感兴趣。陈茂荣乘势将自己酝酿已久的设想和盘托出——把自己企业51%的股份无偿转让给清华紫光研究所, 双方合作成立一个公司,由紫光研究所负责提供技术。股份换技术,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让这位副所长也感到难以置信。教授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和胆识,最终被他的决心和诚意所打动。
经过多轮商谈,“清华紫光吉利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盐城成立,“紫光”名号一直沿用至今。有了紫光这一强大后盾,公司科研水平突飞猛进,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份额大幅攀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陈茂荣始终把创新这个核心牢牢抓在手中。近年来,公司建立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重点研发中心,申请各类专利 120 多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公司先后获得省认定高新技术产品 5 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 2 项、国家重点新产品 1 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1 项、省科技支撑计划 1 项,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 “97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中国环保企业十强单位等称号,公司旗下的“双达”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高效布袋除尘器被认定为“江苏省名牌产品”,铁路隧道清洁车、吹扫库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创新“引擎”的强力驱动下,当年的小作坊一跃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及装备行业的佼佼者,陈茂荣也因此成为国内环保行业的名人。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为了成为全国环保行业的强者,陈茂荣和他的团队制定了公司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从产品制造商到方案解决商再到服务运营商的“三步走”战略和“产品大型化、客户高端化、服务国际化、铁路集成化”的“四化”目标,明确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三大目标,即年产值 30 亿元、结盟央企和中小板上市,倾力打造中国环保第一品牌的发展思路。
“各级党委、政府这么支持我,我也应该支持他们。”
2008 年底,盐城市委、市政府正式规划建设盐城环保产业园。该园是苏北唯一的环保产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策应江苏沿海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环保主导产业、加快提升大市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为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亭湖区委、区政府决定将紫光集团列入首批入园对象。听到这一设想,陈茂荣一下子愣住了。离开设施完备运行良好的老厂区,异地重建新厂房,还要在规定时间内投产达效,这绝不是挪挪窝那样简单的事情,自己等于又回到了原点,一切又得从头开始,哪个生意人愿意摊上这笔“亏本生意”?
此刻,陈茂荣左右为难。考虑到一夜之间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厂区,考虑到跟自己一路摸爬滚打来的一帮战友的切身感受,又考虑到企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考虑到自己既是企业家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经过短暂的矛盾和犹豫之后,陈茂荣毅然作出人生第二个重大抉择,决定响应党的召唤,服从全市发展大局需要,带头进驻园区。
1 个月后,公司在环保产业园举行新厂区开工典礼;6 个月后,新厂区 4 万多平方米厂房和一幢三层办公楼竣工启用;又过了 1 个月,老厂区设备全部迁至新厂区,总投资 8 亿元的环保装备新基地全面建成。从入园到正式投产只用了短短的 8 个月时间,陈茂荣用速度创造了奇迹,也体现出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应有的大局观念和服从意识。
让家乡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列中,一直是陈茂荣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他不仅把环保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更把环境保护当成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来做。
1
为不断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近年来,陈茂荣先后多次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宣传推广环保科普知识。2009年,陈茂荣出资 2 800 万元建成江苏环保科技展览馆。整个展馆分为序馆、紫光企业馆、清源馆、未来馆、生活馆和工程馆等 6 个展馆11 个展区,占地面积约 8 000 平方米。展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与观众进行互动,直观展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的过程和人们为拯救环境所作的努力,引导公众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弘扬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环保理念。展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蔡杨 张孝武 孙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