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群星璀璨 >>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字体: 】 阅读次数:2723
择善固执——记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徐静娟
2015-06-08

人物简介:徐静娟,女,1968 年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分析化学学科副主任,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十四届化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中国无机分析化学》等刊编委。

在生物传感分析研究领域,科学家通过建立一系列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新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2013 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静娟教授所从事的研究,就是通过将纳米粒子引入离子敏场效应管和电极表面,构建生物传感器,从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在医学上为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徐静娟说到她的两次“执拗”的经历。

大学毕业以后,她回到老家的一个制药厂做检验员。检验工作有流程,简单、机械。4 年的时间,她没有被安逸的生活同化,相反,却总想着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就这样,一路坚持——用她的话讲是做了心里想做的事情。1994 年,她考进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0 年前,微流控芯片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微通道中分离高压电场与电化学测定系统的耦合干扰是长期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难题。徐静娟带领学生坚持尝试,大胆抛弃了国际研究者尽量减弱耦合干扰的传统方法,将原本的“负效应”转化成一种全新的芯片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

她的科研经历总是在顺其自然中露着点 “执拗” 。徐静娟的研究领域属于分析化学学科。分析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物质在不同状态和演变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和时空分布的测量科学。分析化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分支甚多。

徐静娟的工作偏重于基础性研究。她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都源于扎实、严谨的实验室实验。至今,徐静娟发表 SCI 论 文 200 多 篇, 他 引5 300 余次,授权发明专利 10余项;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项;2007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 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 项。

她的老师陈洪渊院士对徐静娟给出了这样一句评价: “踏实、 不浮躁, 坐得住。 ” “从一大早上班到很晚下班,周六、周日也不例外。”陈洪渊院士眼中,徐静娟永远是那个喜欢“泡”在研究室的“学生”。

在徐静娟的学生那里,人人都知道徐老师很“拗”。

徐静娟对学生的实验要求是:一个实验现象不能仅仅出现一次,同样的实验只有做了许多次,并且每一次都达到了同样的现象后,这个实验的数据才可以被认可。学生们最怕徐静娟改论文,因为在徐静娟那里,一篇文章一般都要经过七八遍的反复修改。 “徐老师甚至对一个标点都要反复推敲。”学生们深知徐静娟的用意,“做科学研究的人写论文,除了要有严谨的实验做支撑,还要把以实验为基础的论文写清楚,让看论文的人一目了然。”

生活中,一直以来,徐静娟有个习惯——从不把工作带回家。在她的家里,找不到任何与工作有关的书籍、资料。在爱人那里,徐静娟就是一个普通的妻子,爽朗中带着温柔;在母亲那里,徐静娟就是一个笨拙的孩子,菜做得不好,但是洗碗是个强项;在女儿那里,徐静娟可不是名牌大学的教授,女儿的化学作业从来不找她帮忙。每周固定的时间,在羽毛球场上都可以看到徐静娟的飒爽英姿。

择善而固执。

在徐静娟看来,科学研究是一个充满了乐趣和艰辛并不断为之求索的过程,常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等待着每天都在努力的人。而她只是在自己选择的事业中多了那么一点点坚持。

(胡安静)

作者:
责任编辑: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
 
Baidu
map